盯着中国产业链优势,谁在炒作新能源版“对华依赖”? 环球观焦点

来源:环球网    2023-06-10 07:27:17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德国、韩国特约记者 青木 张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毅】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聚焦“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当下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面对中国在电池供应链上深耕多年形成的产业链优势,美国等西方国家动作频频,拟扩大从亚非采购电池用矿物,“摆脱对华依赖”。在同一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中国企业是全球供应链中最具活力的“造血细胞”,无论是“脱钩断链”,还是“筑墙设垒”,都将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

部分西方国家意欲同中国电池产业链“脱钩断链”。图为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展台。(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中国动力电池维持全球主导

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占全球总量的56.9%,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超过70%。欧洲电池联盟负责人托雷·塞克尼斯在大会上表示,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将维持全球领导性地位。

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全球“领跑者”,已形成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德国汽车专业网站autohaus 6日以“中国掌握原材料”为题报道称,对西方汽车制造商来说,未来几年,很大一部分采矿和加工仍将掌握在中国手中。

德国汽车专业杂志《Automotorport》近日的一篇文章分析称,目前全球电池供应链中,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中国而独立。中国在开采稀有矿物、培训工程师和建造大型工厂方面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地区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从提取原材料到制造电动车电池的生产链各个环节都有“中国制造”,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始于对矿物和稀土的开采。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约四成的钴矿,还拥有大部分锂生产能力。世界上有七成的钴是在中国提炼的。

报道称,高质量的电池不能仅靠原材料来制造,还需要高度复杂的中间加工和精加工步骤。在这些领域中国也占据优势。比如,全球电池阴极77%在中国制造,阳极92%在中国制造,66%的电芯在中国组装。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建立起来的巨大加工能力。

谁在瞄准中国?

“美国想构建不依赖中国的纯电动车供应链。针对纯电动车所必需的重要矿物,白宫在讨论扩大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采购的机制。”《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称,国际能源署(IEA)将于2023年年底之前推出电动汽车原材料进口指导意见,旨在限制其成员国“对可再生能源关键原材料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报道称,为响应七国集团(G7)要求,锂、镍、钴等电动汽车原材料都将是IEA的行动目标,IEA将限定成员国的总体采购水平。值得注意的是,IEA主要由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建立。超过50%的参与者是欧盟成员国,及日本、美国、韩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另据日本《产经新闻》7日报道称,日本政府当天在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提出的经济财政运营“基本方针”中,写入有关强化重要物资供应链韧性等方面的内容。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国际能源署的这种想法是比较‘双标’的。如果谈到受单一供应来源所累,中国所遭遇过的情况不胜枚举,被其他国家‘卡脖子’的经历也很多。单一供应来源实际上存在于不少国家,怎么到中国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一种威胁呢?”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当时的很多发达国家造成不小的影响。时下,G7积极构建排除中国的新能源供应链,也是因为对于石油危机心有余悸,他们以己度人,中国在新能源资源、新能源技术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担心中国会在某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卡脖子”。这一举动本质是搞对华“脱钩断链”,也可看作是G7各国意识到在一些领域仅凭单个国家难以与中国竞争,试图“抱团”对抗中国。

“最好的应对是让自己强大”

尽管存在同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脱钩断链”的杂音,但《环球时报》记者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感受到,许多外国企业展现的是在新能源发展上与中企展开更广泛合作的迫切愿望。在大会上,LG新能源副总裁孙权男,松下控股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给予积极评价。

匈牙利是本届大会的主宾国,在大会上,匈牙利驻华大使白思谛表示,匈牙利是西方汽车制造商和东方电池制造商合作的全球中心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匈牙利和中国在这一领域保持良好合作。2020年和2023年,中国都是匈牙利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包括全球锂电池研发生产领头羊宁德时代73.4亿欧元的投资,以及近期宣布的亿纬锂能的投资项目。

在大会上,天宜锂业一位业务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通胀削减法》对中国企业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有些中国企业为规避法案条款的影响进行了海外建厂。

“短期内,中国因为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美国的这种战略是值得中国企业警惕的。”这位负责人分析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历经多年发展,产业体系极其庞大复杂,美国需要补的课太多,短期内赶超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天宜锂业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美国政府不断对抗打压中国。但是工商业界明白新能源领域无法绕过中国,因此还是与中国的产业链条紧密结合在一起,“脱钩断链”根本做不到。他还向记者表示,欧洲也害怕在新能源上过于依赖中国,因此大力发展自己的新能源产业,但是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早,欧洲没有办法不与中国合作,只是“合作参与比例”大小的问题。

宜宾锂宝新材料公司董事长王政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竞争就是这样的,中国新能源发展到现在,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挑战。对中国企业而言最好的应对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新型电动汽车电池可抵御严寒,”德国《图片报》8日的报道介绍了中国电池初创企业的一项创新成果。通常在寒冷的温度下,电池的性能会下降。根据研究,寒冷导致的电动车电池续航里程损失可高达35%。这对电动车来说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来自中国的初创公司现在声称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其电池有一个热管理系统,可以在5分钟内从零下15摄氏度升温到25摄氏度。这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低环境温度引起的范围损失。最重要的是,据称电池使用的是超导体材料,这种超导体在低温下能展现出惊人的效果。

白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高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部分国家想“封杀”我们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归根结底,在新能源产业链上,中国企业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标签:

  • 路线
河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
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