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回顾|走进“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

来源:群学书院    2023-05-16 09:05:45

“以书为媒、共读南京”。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创办的“共读南京”活动,已经成为全省知名阅读推广品牌活动(自2016年1月以来,每月共读一本名著,至今已共读80余本)。该活动本着品读南京、寻访南京、推介南京,讲好南京故事为宗旨,在广大市民中赢得口碑。

2023年5月,群学书院与紫金山天文台、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一道领读《紫金山天文台一书》,带领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走近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这座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0日晚七点,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符号江苏·口袋本”《紫金山天文台》一书作者张旸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林军,群学书院负责人陆远共同线上导读《紫金山天文台》。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5月14日,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的“2023共读南京”五月线下寻访活动“带着科普图书《紫金山天文台》,去离星星最近的地方”如期举行。本次寻访活动特邀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工程师樊莉萍带队,领读组织群学书院、紫金山天文台、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与多名书香爱好者同行寻访紫金山天文台。

本文为行走活动回顾,转载自书香南京公众号。

走进紫金山天文台

来源 | 书香南京

摄影 | 朱晓云

领队樊莉萍老师带领大家进入紫金山天文台园区,一座中式牌楼立于石阶之上,中间写着“天文台”三个大字。沿着台阶往上走,开始了天文观测之旅。

60CM天文望远镜

天文观测离不开天文望远镜,在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里,藏有上世纪30年代远东地区最大的望远镜。该望远镜和紫金山天文台一起建成并安装使用,历经战火。

1957年10月30日,张钰哲和学生张家祥在紫金山天文台用60厘米口径的反光望远镜发现了本土第一颗获永久编号的小行星。现在,虽然这个望远镜已经陈旧落后,只能作为“文物”供人们参观,但它却见证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历史。

紫台中的古天文仪器都是明代的真品或清代的复制品。特别是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铸造的浑仪、简仪和圭表,这些古天文仪器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非常珍贵。

天球仪

在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里,存放有一台清政府于1903年复制的天球仪,这可是早期的“3D太空地图”。“寸金难买寸光阴”,你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什么用“寸”来表示时间吗?中国古代发明的计时工具“日晷”会告诉你这个秘密。

计时工具“铜壶滴漏”则会告诉我们为什么15分钟又被称为一刻钟。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祖先还能用秤来称出时间,这就是“秤漏”,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计时工具,可以精确到秒,并将计时器的日误差缩减到1分钟以内。

浑仪

众所周知,天文观测离不开天文望远镜,在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里,藏有上世纪30年代远东地区最大的望远镜。该望远镜和紫金山天文台一起建成并安装使用,历经战火。天文台还藏有中国古代的“望远镜”——浑仪,以及13世纪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由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把浑仪化繁为简改进而成的简仪。2017年3月28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简仪

简仪是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中的集大成者,代表中国古天文仪器设计的最高水平。设计者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简仪是在浑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简仪上的地平系统和赤道仪相互独立,避免了多重环系相互遮挡视线,简仪上还有一台地平式日晷。此简仪铸造于明朝正统年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掠至法国驻华公使馆,后于1905年归还。

简仪底座上的凹槽是水槽,注满水后用来调节仪器的水平,作用和现代的水平泡一样。不得不感叹先人的智慧。

圭表

圭表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天文仪器,大约三千年前我国殷周时代就已在使用了。圭表是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表”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上有孔。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用来确定节令,回归年或阳历年。圭表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指导农事活动。此简仪铸造于明朝正统年间,和简仪在同一围栏内展示。圭表上的小孔,用来透过阳光,照射到刻板上确定表影长度。

子午仪厅内,摆放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如铜壶滴漏,制作于1316年。

铜壶滴漏

读者交流群

欢迎添加微信小助手“豆豆同学”加入“南京:风物、历史与人文”读者交流讨论群,更多优质人文活动欢迎参与。

THEEND

标签:

  • 路线
河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
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